虽然经过数百年的风吹日晒,这些用当年临清砖的建筑依然坚固挺拔,严丝合缝。
临清砖与北京城有怎样的关系?在北京故宫、天坛、十三陵等名胜古迹的建造用砖上,都会看到“临清”的字样,这是因为明清两代修建北京皇宫各大殿和紫禁城城墙用砖,以及明代修建的北京十三陵和清代修建的东陵、西陵等皇陵用的砖,绝大部分是山东临清砖。史学界有“漂来的北京城”一说,为什么这样说呢?历史上京城皇族“衣食住行”所需,大都是通过大运河从富庶的江南地区“漂”过去的,而其中“住”的主要部分,即营建北京皇城的贡砖,也大都出自临清。
临清有专门的机构吗?明永乐初即在临清设有“工部营缮分司”,专门督办烧制砖并运往北京,所以临清砖窑也始于此。明清两代的临清砖窑有数百座,都分布在运河沿岸。从明永乐初一直到清代末年才停烧,前后延续了近500年。
那皇家宫殿所需要贡砖为什么要在几百里之遥的临清烧造呢?这里有两个原因。 一个是内因。临清的土质很特别,很多地方地下1米多就会出现红、白、黄层层相间的“莲花土”,这种土是由黄河冲击而形成。土质细腻无杂质,沙黏适宜,成砖后以“击之有声、断之无孔、不碱不蚀”而著称。另一个是外因。临清依傍运河,运输方便,相当一部分临清贡砖是搭乘漕运船直接运到北京的。